佛寺在信徒、香客心中是頂禮膜拜的神聖場所,步入這個精神家園,怎樣才能表達自己的真誠呢?無疑,禮佛上香是最直接的方法。通過燒香、許願、磕頭、合十、問訊等動態行為,與佛、菩薩溝通,完成內心的希求祈願。縷縷清煙,承載了多少人的希望。然而,燒香磕頭是對佛禮敬的表現形式,如果從它的內在層面作些探究,也是有一定意義的。
其一
遠古先民在掌握火的使用後,燃燒柴木時,發現了香木、香脂有散香溢神的作用,受此啟發,先民從芳香植物或動物分泌物中提取天然香料,用於驅蟲、熏燒、敬神等,並有意識地將香木、香脂直接焚燒,升煙祭天。
具體祭法為:將犧牲和玉帛置於柴上,燃燒升煙,表示告天,《周禮》:禋祀昊天上帝,以實柴祀日月星辰,以 橪燎祀司中司命,風師雨師。
注:禋之言煙三祀皆積柴—— 燔燎升煙,所以報陽也。
疏:禋 ,芬芳之祭。
據《禮記·效特牲》:周人尚嗅,灌用 嗅,郁合陰達於淵泉。灌以圭璋,用玉氣也,既灌,然後迎牲,致陰氣也。
注:祭必先求諸陰,故牲之未殺,先酌酒灌地以求神,以 之有芳氣也。又,搗鬱金香之汁,和合酒,使香氣滋甚。
灌地之後,蕭合黍稷,嗅陽達於牆屋。
注:蕭,香蒿也。
祖先燒香有明確的目的,有專門掌握燒香的人,這種現象在世界範圍內也十分廣泛,歷史悠久。
古埃及人從阿拉伯和索馬里沿海地區引進芳香類的樹木,把香當做宗教儀式中使用的重要用品;巴比倫人在祈禱和占卜時,往往也焚香,預告神明,關注祈祀之事,西元前8世紀希臘人也有燒木頭或樹脂的習俗,以供奉神明或祛除惡魔;羅馬人先是焚香木,後來引進了香,在公祭和私祭上使用;基督教會於西元4世紀開始在聖餐禮上焚香,希望教徒的信願上達於天,又表示聖徒的功業。印度教、日本神道教、猶太古教也都有焚香致禮的習俗。
其二
佛教是圓教,不僅解行圓滿,而且對俗諦主知也有圓滿解釋。
佛教徒在舉行宗教儀式時,特別早晚誦經功課中,起口便誦爐香贊。
在佛前大供,有唱戒定真香贊或唱爐香贊等。
焚香而作讚歎之語,是禪誦次第之首,禪香之燃,當列第一。
燒香又稱焚香、拈香、告香、撚香、插香等。
禪宗注重拈香之稱,常於種種場合拈香。
如:開堂之早,祈求聖壽萬歲之拈香,稱為祝聖拈香。
法會之時,為出席敕使祝福之拈香,稱為敕使用權拈香。
接嗣法燈所作之拈香,稱為嗣法拈香。此表明師承關係及感念師恩之情也。
為諸佛菩薩、檀越(施主、信徒)等拈香,稱為佛事拈香。通常燒香以線型香為主,點燃後,用物輕輕煽去火苗,雙手持香舉到額頭,香頭對準所禮之對象,片刻,漸次插入香爐。一般三炷香即可表達對佛法僧三寶的敬禮。
為什麼把燒香作為佛事中首創的項目呢?
香,梵語音譯為乾陀。乃鼻根所嗅之物,鼻識的分別物件。六根之一的鼻根,完成對香的判斷:
能令心生歡喜,心曠神怡;能培養諸根大種的,是謂好香。
能使人心生不悅,厭惡,能壞諸根大種的,是謂惡香。
沒有增益損減之分,非好非惡,是謂平等香,反之為不平等香。
香給予心所的快、不快、非快非不快,是通過鼻根傳達心識的,凡夫的心識在分別出善惡、好壞,這是一種本能的生理和心理運轉現象。香,能引發人的生理與心理反應。如在好香的滋養下,迅速向“好”的目標歸依,所以說燒香是修道的助緣。
香,能通達人信心於佛,猶如佛之使者。
其三
佛教不僅注重香的日常作用,又賦予香、燒香道德性能,這雙重性,反映在大乘佛教中的儀軌裏就十分明顯。
如:磕頭、許願、燒香的人,一般稱為香客。
參拜寺院或納香資,均稱進香。施主為僧眾設齋食時,先以香分配給大眾,而行燒香繞塔禮拜之儀式。行香時,受香者須頌偈。
禪堂裏,在佛壇向右繞,跑成幾個圓圈,稱之跑香。坐禪開始時,以一炷香為起止時間,故坐禪也稱跑香。
禪林中用以警策修行的木板,形如寶劍。警策用功辦道者,稱為警策香板;用以懲戒違規者,稱為清規香板,用以警醒坐禪昏沉者,稱為巡香香板。
佛家認為,燒香是攝心的表法,而內心的清淨,虔誠則是真供養,比形式上的敬香更重要,所以稱為心香。
香在佛事中列為首品,焚香在四藝(焚香、插花、掛畫、品茗)裏,排在第一。
其四
香有驅蟲、解穢、清神等妙用。
焚香傳統的焚香如同品茗,環境優雅,器具精美,過程繁複,動作講究,有祀神、薰衣等之用。焚香(香道)與烹茶(茶道)、掛畫、插花合稱文人四藝,是文人生活與社交的重要內容。古法焚香時,幽靜的雅室中,置一座高香幾,几上放香具,古稱“爐瓶三事”,即一個插有香匙等瓶,一個香盒,一個小香爐。古人最簡單隨意的焚香方法是熏焚香粉,用來清靜居室,聚旺風水,用一個香印來壓製香粉的模型,古代焚香除了怡情雅緻,更有以香計時的功效,一篆香的功夫,一柱香的時間,誦經伴讀,書法品茗,讓時間從此有了更美好的回憶。
而香道歷經了千年風雨,留給民族與歷史的是一筆不可多得的財富。然而,時至今日,已很少見到遵循古法的傳統香。現代人大都將焚香、敬香當作一種形式,只是燒香、看香,而不再品香、賞香。已淡出國人視線的香道文化卻在唐時傳入日本並根植、發展、繁榮至今,如果不重新研究、發掘真正意義上的香道,任其偏離甚至退出歷史舞台,是傳統文化的巨大損失。
香道是一種盛世文化。縱觀我國香文化歷史,繁榮鼎盛時期,無一不具有政治穩定、經濟發展、貿易暢通的外部環境。而現代社會物質極大豐富,對外交流頻繁,社會安定有序,香道無疑擁有了再創輝煌的氣候和土壤。
並且人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香道來撫慰快節奏、高壓力的工作和生活狀態下疲憊不堪的身體和心靈。人們渴望內心深處能有一種純淨美好的精神體驗,急需得到一種具有天然品味的,與時代相呼應的精神文化的充實,香道正是能夠滿足這一精神需求的一種精神文化。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養生保健觀念的深入人心,宗教信仰的進一步開放,各種香製品需求量也越來越大。現代人對身體健康的要求越來越高,傳統和香因其養生、保健,安全有效而得到都市人的追捧。全國各地無論城市、鄉村都有燒香習俗,如春節、清明、七月半、拜佛、求神、奔喪、求財辟邪、朝聖賜福、法事廟會、開壇祭祖、喬遷新居、店鋪開業等無不用香。同時,茶社、賓館、辦公大樓等公共場所不僅適宜用香,普通人家庭中讀書、會客、寫字作畫時點一柱清香,亦可以養心益智使人神清氣爽,身心放鬆。
傳統和香的製作是以天然香料和中藥材為原料,按照香料的選擇、炮製、香方、配伍、火候等特定的程式和法度來完成。因為傳統和香才能平衡單方香料過躁或過豔的問題,例如就單方沉香來坐香其氣太躁而反令人不舒服囉!
而現代工業香多數依靠化學合成香料與工業技術等低廉的成本和高效的生產優勢來佔領市場。
傳統和香最原始最重要的作用即養生保健、療病祛疾。而合成香料無論是在氣息的芳香、微妙的精神體驗、養生保健等諸方面均無法與傳統香料相比。“光有其味而無其氣,有其香的形式而無其作用”,正是現代工業香始終難以逾越的屏障。
傳統和香具有獨一無二的生命特質,具有其它香品無法替代的美好作用。讓眾多知香、好香、樂香、興味於傳統文化的人們,共同關心香道的發展,讓香道在華人地區甚至於世界舞台上再次綻放出迷人的光華。
留言列表